周末,一则由21家中国独立创意公司发起的“关于付费比稿的联合倡议”,据说在广告圈刷屏了。尤其是在乙方圈,众多乙方都认为,这个联合倡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:“创意人终于有尊严了!”
甚至有人高呼:“甲方骗方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啦!”
昨天到今天,不少朋友来问大叔对此事的看法,我就从甲方的角度聊聊,标题已表明大叔的态度。
一
首先,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,起码要搞清楚把事实本身,不然讨论是没有意义的。
我们先看看这21家的“付费比稿”到底说的是啥?其实就5条:
1.包含两项以上内容产出的整合创意方案比稿(如视频、 主画面、线下活动规划等),建议付费含税人民币10万元;
2.单个核心创意内容(如视频)比稿:建议付费含税人民币5万元;
3.如果比稿中标,以上付费可在后续明细报价中扣除;
4.如果未中标,以上付费将作为提案费用不予退还;
5.已经签订并执行的年框架构内比稿,请双方自行讨论决定。
5条汇总成一句话就是:
没签年框的甲方,要比稿?可以,一个项目5万,两项以上10万,中标了,扣除,没中标,交钱。
今天,这21家创意公司又进一步说明了收比稿费的理由:
二
为进一步了解这个游戏规则,大叔问了这次倡议的发起人之一,胜加广告ECD马晓波几个问题:
1、为什么想到做这个事?因为很显然,很容易被骂啊?
马: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,我们创意人的时间是值钱的,我们想服务更有诚意的客户。
在生存期的时候,就应该想方设法活下去。过了生存期,就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活得更好。创意费的高低,是客户认为“我觉得你们的创意值不值钱”,比稿费的有无,是客户觉得“创意人的时间值不值钱”。就这么简单。PS:好的公司,收费会做得更好;不好的公司,免费的也是垃圾。
2、比稿费到底怎么扣除?是中标了相当于比稿费免了吗?
马:如果中标了,比稿费从整体创意费里扣除,但不是免费的概念。比如我的整体创意费收50万,扣除提案费10万,就是40万。
3、甲方付了比稿费,是不是等于购买了你的提案创意?
马:不等于。甲方的比稿费购买的是我们创意人的时间,而提案里的创意,是属于创意费。
4、万一有甲方就是付了5万或10万的比稿费,还是“学习”走了你的创意呢?
马:这属于侵权。
5、还有一种情况是,就是乙方收了比稿费,但创意很烂,甲方应该怎么维权呢?
马:比如你去一家饭店吃饭,很难吃,你可以在大众点评上给他一个差评。实际上,“比稿费”是希望甲方能够更主动地去了解乙方,比如你不能吃辣,但这家餐厅就是做川菜做得最好,那就在选择的时候就避免这样的问题。
6、你现在收到的反馈如何?我看到有人说“乙方那么多,都求着甲方给单子,你们这么做,等于自杀啊”,认同吗?
马:不认同有些人拿供需说事。对乙方来说,优秀的甲方是稀缺资源,反过来也是。能真正遵守这份倡议的,一定是极少数有自信、有实力和有原则的公司。但世界不都是这样么,所有不想流于平凡庸俗的,就得首当自尊自敬。我们的客户,当制造出品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,难道就愿意靠打折和赠品来维持生意?
7、我很想知道,你收到哪些甲方对此事的看法?
马:一个也是世界500强的客户,早上就开找我了,很干脆,可以给比稿费,我们聊聊9月的合作吧。
8、万一有人不遵守这个规矩呢?
马:这是一份倡议,不具有任何约束力,我们自己会践行。
三
你也听到了来自乙方真实的想法。大叔谈谈自己看法,尤其是对甲方。
首先,甲方爸爸们别太悲观了,大部分时间,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甲方手里。其实,
有关“比稿该不该收费”的大讨论,对乙方来说是要有尊严,而对甲方来说,更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寻找靠谱的乙方。
那么问题来了,给比稿费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吗?大叔从5个角度分析:
1、认清自己。
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,至少从目前的现状来看,甲方还是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动权,除非你是一家只有10个人的初创公司,却非要找蓝标或者奥美合作,那属于不自量力。所以,甲方爸爸们,先弄清楚自己的实力。同理,乙方也是,你别看着21家这个倡议就跟风。
2、认清现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