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,它能够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,同时减轻企业的投资风险,主要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近两年这一模式一直处于低谷,近期却实现了回弹。那么,PPP有怎样的功能、作用和意义?PPP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趋势?
9月14日北京交通广播《行走天下》栏目,特别邀请到知名投资人、企业家杜帅分析我国目前PPP的发展情况。
(知名投资人杜帅)
PPP是Public—Private—Partnership的缩写,指政府Public与私人Private之间,基于提供产品和服务出发点,达成特许权协议。杜帅在节目中表示PPP优势在于使合作各方达到比单独行动预期更为有利的结果: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少,企业的投资风险更轻。
杜帅指出推动PPP模式,既可以让社会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,同时也能带来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。
第一,有利于化解地方债务。地方政府推广PPP模式,可以进一步规避原来平台发债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。比如在市政建设中,对于新建项目政府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PPP模式,避免政府形成新的债务。
第二,PPP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,做大民营企业,转换政府职能。杜帅表示以市场决定性作用取代市场基础性作用,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,PPP模式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。
第三,PPP可以加快改善民生的步伐。PPP模式的覆盖面几乎无所不包,包括公共交通领域、道路给排水、地下综合管廊、污水、垃圾处理、园林绿化、非义务教育、非基本医疗卫生、健康养老、体育文化产业等都可以用PPP模式。这些项目交给社会后,政府只要平均每年出1/5、1/10的钱,就可以做大量的民生事业。
(知名投资人杜帅)
杜帅表示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行业分布,PPP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趋势。从项目数量和金额来看,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7月份PPP签约落地项目和投资额两个指标出现同步上升的情况,其中7月份新入库项目98个,投资额2510亿元,投资额环比上升25.1%;签约落地项目80个,投资额1480亿元,环比上升103.3%。
从行业来看,新入库项目中约超过八成属于“两新一重”。“两新一重”顾名思义,也就是两个“新”和一个“重”,分别是新型基础设施、新型城镇化,以及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。包括拓展5G应用,建设充电桩,推广新能源汽车,激发新消费需求、助力产业升级。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,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,都属于两新一重的范畴。
杜帅在节目中进一步强调,PPP模式属于一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模式,也是一种投融资模式,属于长期的制度性安排,不应视为一种短期的宏观调控工具。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加大PPP模式的运用,客观上也有助于扩大投资需求从而促进稳投资稳增长。